一、教學目標
1、知識與技能
(1)理解溫度的概念和溫度計的設計原理。
(2)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。
2、過程與方法
(1)通過觀察和實驗,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。
(2)通過“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”的實驗,學會溫度計使用方法,體會觀察和測量的意義。
3、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
(1)通過溫度的教學活動,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。
(2)通過自制溫度計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,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二、教學重點與難點
重點: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及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。
難點:自制溫度計
三、教學準備
常用溫度計、實驗室溫度計、體溫計、自制溫度計、燒杯、冰水、熱水、VR物理仿真實驗平臺
四、教學過程
1、新課導入
請同學欣賞一張圖片——霧凇
師:面對這樣的美麗的景色,你想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?
生:冰的形成等。
教師指出學生提出的都屬于物態變化與溫度有關,由此引入新課。
2、新課教學
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高溫物體和低溫物體。
師:當接觸或靠近高溫物體或低溫物體時,你都有什么感覺?
生:冷和熱。
師:我們用什么物理量來表示冷熱呢?
歸納出溫度的物理含義(溫度:物體的冷熱程度)。
師:今天的氣溫大約是多少?你是根據什么知道今天的氣溫的?
生:感覺等。
師:在深圳三四月的天氣,有人穿了羽絨服,有人卻穿了短袖。
憑感覺判斷溫度準確嗎?
生:答
師: 同一溫度下,我們的感覺是不同的,所以我們不能憑感覺判斷溫度,而需要精確的測量,這就要用到?
生:溫度計
師:同學們,你們知道哪些常見的溫度計呢?溫度的單位是什么呢?
生:寒暑表、體溫計、實驗室常用溫度計、紅外溫度計、電子溫度計、金屬盒溫度計等
師:大家注意觀察溫度計,上面有這樣℃的符號,它代表的就是攝氏溫度。讀作攝氏度。溫度計的基本構造有什么?
師:引導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
學生分組實驗,給出實驗器材:裝有紅色水的小瓶,細管。引導學生設計制作溫度計。
師:小瓶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?細管相當于溫度計的哪個部分?紅色水相當于溫度計的什么?將它先后放入熱水和冷水中,觀察細管中液體的高度的變化。
師: 你觀察到什么現象?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?
生:小瓶放入熱水中,細管中液柱上升,放入冷水中,液柱下降。這是熱脹冷縮的緣故。
師:用自制溫度計能不能測出水的具體溫度?
生甲:不能,因為缺了刻度。
師:介紹量程和分度值。在標準大氣壓下,我們定義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℃,沸水的溫度是100℃。0℃和100℃之前分為10個等份,每個等份代表10℃,分為100等份呢?
課堂練習:溫度計的讀數
【VR教育、打開VR物理仿真實驗平臺-八年級上冊-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】練習溫度計的使用
引導:在使用任何一個測量儀器前,我們都應該知道如何使用以及注意事項。
(1)使用前: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,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能超過量程。
(VR教育)圖一:觀察溫度計
(VR教育)圖二: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
(2)使用時:觀察學生如何測量溫度,在實驗中指出錯誤。(不觸碰容器底部、容器壁,將玻璃泡全部浸沒)
(3)讀數:液柱穩定后讀數視線與液面相平。(除體溫計外,其他溫度計不能離開物體讀數)示數穩定后讀數。
師:家里使用的溫度計跟我們實驗用的溫度計有何不同呢?請幾位同學演示使用體溫計。
學生自學、討論、交流。
生:最小刻度、測量范圍不同,可離開人體讀數。
課堂小結:
學生討論總結(1)溫度的定義:物體的冷熱程度;單位:攝氏度、℃;測量工具:溫度計(2)溫度計原理:液體的熱脹冷縮;結構;使用:使用前、使用時、讀數。
課后練習
體溫計測量體溫
板書設計
溫度 溫度計
物態變化
(二)溫度
(三)溫度計
1.常見溫度計
2.單位:攝氏度℃
3.原理:液體的熱脹冷縮
4.使用